pinwheel
请稍候。

【蓝弟弟的软件推荐】qBittorrent Enhanced Edition | 去你大爷的迅雷

引子

作为一个中国大陆的网民,想必迅雷是你一定听说过的名字,08 年前后正是迅雷如日中天之时,其用户量数以亿计。但是,时过境迁,如今的迅雷相比于 IDM 等专业下载器,乃至相比于以前的自己,都显得过于臃肿了。从内置浏览器到提醒你充钱的弹窗广告,从没啥用的会员到下载速度优势的褪去,再加上迅雷在 BT 下载领域内广为人知的 “吸血雷” 绰号,在今天继续使用迅雷似乎不是个明智的选择。

目前互联网上主流的两种下载方式是 HTTP 和 BT,大多数网站上只需要点一下就能在浏览器创建下载任务的下载方式都是 HTTP,而 .torrent 文件、magnet: 或 ed2k: 开头的链接则都是 指向了 BT 下载方式。支持前者的下载器有 IDM、NDM 等等,支持后者的主要有 Transmission、qBittorrent,还有古老的比特彗星。当然,全能选手也是有的,例如 Motrix 和前面提到的迅雷。本文要介绍的 qBittorrent Enhanced Edition,则是在 开源软件 qBittorrent 的基础上添加了专项整治中国大陆的各种 BT 下载乱象功能的一个 Fork,截至目前在 GitHub 收获了 21K+ Star。

获取与安装

这是 qBittorrent Enhanced Edition 的 GitHub 仓库:LINK
转到 Releases,标题结尾有绿色 ”Latest“ 标签的即为最新发行版,一般情况下认准最新发行版安装即可。

本文以 Windows 平台的获取与安装为例,要注意 qBittorent 从 v5.0.0 开始不再支持过于古老的 Windows 版本,原文如下:

Start from v5.0.0, qBittorrent only support Windows 10 64bit 1809+

点击 Assets 列表底部的 “Show all XX assets”,找到因为排在最后而被折叠的以名称 “x64_setup” 结尾的 exe 安装程序文件。下载后运行 exe,跟随引导安装即可,本文不再详细阐述。

初步配置

首次进入 qBittorrent Enhanced Edition(后文简称 qBittorrent)会弹出法律声明,如果你拥有能与正常人类匹敌的大脑,忽略即可。

进入软件,首先我建议按 Alt + O 进入设置,在 “行为” 选项卡中将 “样式” 修改为 “windowsvista”,这似乎是唯一一个好看的样式。

由于设置过多,此处就挑几个重要的说:

1. 额外添加 Tracker 到新的下载任务

Tracker,简而言之就是能让你和全球其他用户连接上的媒介,媒介越多、质量越好,能连接上的用户也就越多,下载速度就快。在设置的 “BitTorrent” 选项卡,滚动到底部有一个 “Automatically update public trackers list” 设置项,文本框默认填写着一个链接,直接使用即可——设置项前面的复选框打钩,然后点击文本框右侧的 Refetch 获取 Tracker 列表。

如果下载国内的 Torrent 资源,例如 NEXT, ITELLYOU 网站上的系统镜像,那一个由中国用户维护的 Tracker 列表可能会带来更好的下载体验。

这是 XIU2/TrackersListCollection:LINK,里面介绍了列表的使用方法,这里不再赘述。

2. 高级设置

在设置的 “高级” 选项卡,有很多更高级的设置项,绝大多数的设置都不建议修改,不过这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开启的功能:

解析用户主机名:启用后部分 IP 地址会被解析为对应域名

当 IP或端口更改时重新通知所有 Tracker:启用没坏处,有利于公网 IP 变化频繁的网络环境提高下载速度

下载 Tracker 的网站图标:启用没坏处

启用内置 Tracker、对内置 Tracker 启用端口转发:启用后 qBittorrent 内置 Tracker 也会参与搜寻用户,对速度提高有帮助

启用相连文件块下载模式:启用没坏处,可能对磁盘吞吐量有优化,下面是 qBittorrent 给出的解释:

when this is true, create an affinity for downloading 4 MiB extents of adjacent pieces. This is an attempt to achieve better disk I/O throughput by downloading larger extents of bytes, for torrents with small piece sizes

除此之外,还有诸如默认保存路径、预分配磁盘空间、下载上传限速等等功能,就请安装 qBittorrent 后自行探索了。

通过 Torrent 下载文件

1. 添加下载任务

关联 .torrent 文件(又称种子文件)是 qBittorrent 安装程序的默认选项,双击种子文件即可在 qBittorrent 中打开;如果是 magnet: 开头的链接(又称磁力链接),那么它是 Torrent 除文件外的另一种呈现形式,点击 qBittorrent 主界面工具栏上的 “添加 Torrent 链接”按钮,粘贴磁力链接,一样可以来到如下图所示的画面。

Torrent 管理模式:设为 “自动” 即遵循软件设置中的默认保存路径,设为 ”手动“ 则可以手动指定保存路径

Torrent 设置:没有更改设置的必要,如果有多个 Torrent 需要管理,可以使用 ”分类“ 和 ”标签“ 功能进行分组归类。

Torrent 信息:顾名思义,可以看到所选下载内容的总大小等一系列信息。

右侧面板:以树状图展示 Torrent 所保存的文件,可以自由选择下载哪些文件。

一切就绪以后,点击右下角的 ”确定“,即可开始下载

2. 下载中

qBittorrent 主界面底部状态栏有从左到右依次为:DHT 数量、连接状态、限速切换、下载速度 + 下载总量和上传速度 + 上传总量。

需要注意的是连接状态的小地球图标是否变绿代表 qBittorrent 是否获取到了公网 IP,通常情况下 qBittorrent 会通过路由器的 UPnP 功能配置相应端口转发,以便获取到公网 IP,与其他用户的连接效率最大化,但是在校园网等网络环境复杂(有多层 NAT 嵌套)的地方,往往无法获取公网 IP,此时小地球图标会变为黄色。

状态栏的上方的面板显示着一个下载任务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下载进度、Tracker 工作状态和用户信息,并且在下载过程中也能在 ”内容“ 面板增删需要下载的文件。

3. 做种

当下载任务完成后,qBittorrent 会自动进入做种状态,为有需要的用户上传对应的文件(实际上在下载过程中上传也会进行)。

在此,我呼吁使用 Torrent 的各位,为了构建一个良性发展的去中心化下载网络,各位可以在空闲时间保持做种,贡献出自己的上传带宽,为更多人的下载提供帮助。

结语

反对迅雷,人人有责。

【蓝弟弟的朋友圈吐槽】北科大材院迷幻操作三雄

1.强制集体自习​

咱也不知道“集体”和“自习”这俩矛盾的词是怎么凑到一块的

还不让去图书馆,合着图书馆里的人不在自习在打坐呗​​

2.偶数周周二早操

​美其名曰“培养早起习惯”,请问哪个习惯是靠隔14天做一次培养起来的​

夏天有早操我也不说什么,大冬天的6点多体感温度就三四度还上早操啊

到了那还得等人齐,齐了还得听上面的人哔哔半天讲规则,没结束前只能冻得跟孙子似的在那站着,有这功夫我跑跑步去不好吗

而且早操开始得比早餐还早,真他妈时间管理大师​​

3.校园跑​

强制弹窗看广告还不让hook的悦跑App暂且不提​我先意淫一个校园跑的由来:​

首先学校有很多活动,比如上面那个逆天早操或者千人跑啥的​

但是学生们的参与积极度不高​

这时候就有个大聪明一拍脑门想出来:

咱们搞个校园跑吧!​

每学期要跑够一定量,不然影响体育成绩甚至毕业

学生们肯定不喜欢跑步,一定会骂娘​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宣传说参加学校举办的活动就能抵扣校园跑里程​

学生们巴不得赶紧摆脱校园跑这完蛋玩意,就会争着抢着参加我们举办的活动,这样参与度不就上去了?

但是还是会有那种喜欢跑步的人,不指着抵扣就能校园跑拿满分

我们就可以限制校园跑的方式,不让去操场自由跑步,只能按照设定好的路线在人流中来回窜,继续恶心他们,这样所有人就都想参加活动抵扣跑步了!

​顺带一提,校园跑也可以帮助“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哦

既然可以养成习惯,为什么我参加个活动还抵扣跑步里程呢?阻碍我养成习惯?​

还好北科大没逆天到限制一周内最多跑步天数……

【蓝弟弟的朋友圈吐槽】重装系统十步走

  • 第一步:关闭用户帐户控制通知
  • ​第二步:干掉Windows Defender
  • 第三步:OTP安装MS365和对应许可证
  • 第四步:HEU KMS激活系统和Office
  • 第五步:登录微软账户
  • 第六步:进组策略关掉防火墙
  • 第七步:Dism++关掉其余所有安全选项
  • 第八步:干掉Microsoft Edge
  • ​第九步:安装Vivaldi
  • ​第十步:自带的没用UWP全卸载

恭喜!现在你得到了一个能让你用的下去的Win11

【蓝弟弟的朋友圈吐槽】给黑神话打满分比打60、80的都要抽象……​

都喷60分的评测个游戏怎么还把女权啥的考虑进去​

那100分的就客观了?

​一句话:现在《黑神话:悟空》呈现出来的发力方向就不是为了让玩家玩,而是为了观感和展示技术​​

阴影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明暗对比大的场景,暗处往往就是一片死黑,拿去拍照截图当然会有不错的效果,可是如果玩的过程中连看都看不清楚,再好的光影又有什么用?难道这就叫沉浸感不成?​

除此之外,路线规划也暴露出来地图设计对美术设计的偏袒。游戏里的路线我个人认为还算明晰(比L4D2一堆绕来绕去的三方图好不少),我不需要琢磨半天该往哪里走,但是空气墙就有点烦人了。面对那些看似开放但是又“此路不通”的场景,游科选择了最直白的处理:放一堵空气墙。悬崖?空气墙;池水?空气墙;山体?还是空气墙。封闭的场景肯定能避免绝大多数空气墙的使用,而为了观感又自然要把场景做的越广阔越好,很显然游戏选择了后者。​

不过好的方面是,游科已经很努力在减轻空气墙对玩家的干扰了(例如悬崖边的止步动作)。但是当“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的幻想和被空气墙硬生生阻挡的失落总是会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游戏呈现出的那种既有线性箱庭元素也带有开放世界色彩的奇怪感觉就会愈发强烈……​

总之,满分在我看来绝对是掺入了自己的主观感受的。按照百分制的话,我对PC版黑神话悟空的评分是85,卡在优秀线上。

​但是就现在PS5上的黑神话表现来看,尤其是结合之前索尼也放出过PS5的演示视频来看的话……​

如果游科不做点什么,可能就要奔着及格分去了

【蓝弟弟的朋友圈吐槽】推荐一款数码周边——磁吸线

你家里的设备充电接口繁杂不统一吗?
你懒得每次充电都要对准接口插线吗?
你想让充电口不积灰吗?
你想让自己的耳机、鼠标获得和无线充一样一碰即充的体验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是的话
那么我宣布
我目前用过体验最好的数码周边——磁吸线
绝对适合你!

注:目前市面上磁吸线主要有两种形式,线身正常接头磁吸和线身磁吸接头正常,这次介绍的磁吸线属于前者。顺便说一句我觉得后者是智商税

先简单过一遍这根线规格
供电:
PD2.0,20V=5A 100W Max
数据传输:
USB 2.0,480Mbps
接口:
非磁吸端 USB-A转接USB-C
磁吸端 USB-C Micro-USB Lightning三磁吸头可选

线身编制材质,带通电指示灯,做工一般,毕竟不是什么正规牌子,但是宣传的功能基本都实现了(除了说能挂住正在充电的东西,这么一圈磁铁就别指望吸住什么大件了,更何况一般情况下还有向下的加速度)

对于家里有各种小电器的人来说,一根磁吸线可以解决你充电得准备至少两根不同接口的线的问题,赏心悦目不少。大多数设备也不需要多快的充电功率,5V1A足矣,不需要刻意去找6A线或其它什么东西

非磁吸端的隐藏式C口设计算是个亮点,对于没有口的电脑很友好。虽然USB-A和线身的连接处看似弱不禁风,但实际用起来还行,不用力拔估计正常使用不会断

当然,问题也不是没有,下面列举几点:
1.价格。单磁吸头 ¥10,单1.8米线 ¥29,并且磁吸头是消耗品,触点会随时间氧化(尤其是插在手机上的磁吸头,如果有用手指托着磁吸头的习惯,那手汗会加剧氧化),造成安全风险;剧烈撞击也可能会把磁吸头摔开导致接口与主板脱落。因此,想要把所有设备都换成磁吸充电,没个几百块下不来。可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花这个钱去给家里的小电器们置办一套充电装备的

2.泛用性。作为使用频次最高的可充电设备,手机并不适合磁吸头(当然你要是用的顶头18W充电外加USB2.0接口的老手机另当别论),现在的手机大多都需要私有协议才能实现最大功率充电,磁吸线显然不能满足;对于配备USB3.0及以上接口的手机而言,磁吸线的USB2.0也远不能满足高度传输的需求。况且磁吸连接并不稳定,如果是出门在外充电宝用磁吸线连手机,磁吸处很容易会被碰松导致断充

3.小毛病。不建议在铁屑较多的地方使用,你会知道清理那些吸附在磁吸线的凹槽里的铁屑清理起来有多难……触点也可能会脏污,导致充电时磁吸处发烫,不过温度不会高到点着东西,但是隐患也是有就是了,切记及时擦拭触点!

如果你和我一样觉得上面提到的三点都不是个事,那恭喜你,可以去搜索下单这个磁吸线了!最好提前算好自己需要多少磁吸头,线+头套装价格更划算

【蓝弟弟的朋友圈吐槽】1499块闲鱼捡漏的完美机况索尼Xperia 1 III使用报告

到手的时候是Flyme系统,花了几个小时研究刷机,成功刷回原厂系统并root

​骁龙888果然名不虚传,正常使用就有一股暖流“喷涌而出”,参考酷安内容找了最佳能耗比的模块刷入并稍微降低GPU电压,也算是有了一些优化

​对于一个没摸过170g以上手机的人,6.5英寸180g重的带鱼屏手机可不是那么容易适应的,慢慢磨合吧

刷回原厂之后陀螺仪驱动似乎有些问题,Xperia检测程序无法调用陀螺仪传感器,高德地图也无法显示朝向,但是自动旋转屏幕的功能正常,暂不清楚原因,等啥时候心血来潮了再看看

​4K 120Hz 10bit色深OLED屏,除了耗电有点高意外没啥缺点

​额外的两个按键——助理按键和相机按键均无法实现完美重映射,默认功能又有些累赘,估计也得用第三方ROM才可以解决了

虽然被索尼自己吹得天花乱坠,但是后摄的成像质量实在是不敢恭维,尤其是夜景模式严重的涂抹感

10Gbps支持OTG和视频输出的C口,外星科技3.5mm耳机孔一应俱全。我可以不用,你不能没有!

SIM卡不支持热插拔有些遗憾,但是卡槽可以免工具打开,简直是为我这种俩手机一个卡的人量身定做的

​久仰索尼系统大名:莫名其妙杀掉绿色守护后台,无法正常安装的Play商店,时不时出现打不开软件的bug……

​总的来说,如果不折腾的话,大几千买一台Xperia1 III的体验无论从心理还是物理上都不会太好。但是如果是1000多块嘛……我大可以自适应!

【蓝弟弟的文章回访 | 20250207】

本文介绍的 Xperia 1 III 成为了目前为止我在闲鱼买的感觉最亏的东西

【蓝弟弟的朋友圈吐槽】2024,开始新的生活吧

2024,
​英特尔继续打磨刚出不久的酷睿Ultra
​英伟达一上来就端出减量不减价的4090D恶心人
​AMD的Zen5架构稳步推进
微软的Windows 12有望在这一年推出
谷歌的Pixel 9继续用着自己那颗破Tensor
​高通的骁龙8Gen4在自研架构的基础上越走越远
​联发科的天玑9400和3nm工艺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苹果的A18能否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摩尔线程48GB显存的MTT S4000会在几乎被国外垄断的加速卡领域争得一席之地吗

只能说明天未可知……
如果用2077里的塔罗牌来概括一下的话
那我会选这两张:
皇帝(P1)
战车(P2)
2024,既有如皇帝般高高在上,手握权力不思进取
2024,也有人不惧失控的风险,化身战车一往无前

最后,引用庾信《哀江南赋》里的一句话:
“​日穷于纪,岁将复始。逼切危虑,端忧暮齿。”
当然,我不是想渲染悲伤的气氛……
即使年底依然在为各种琐事而烦恼
​但是新的一年已经到来!
那就忘掉过去所有的不快,开始新的生活吧

【蓝弟弟的朋友圈吐槽】无题

为了给耳机买延长线,临睡觉开始补习3.5mm接口的各种知识
​现在终于了解一二:
众所周知,双插头耳机的两根3.5mm线分别是音频输出和麦克风输入,通常用绿色和粉色表示。
但是,二者长的虽然一样(均是三节接口,即TRS),可由于麦克风音频输入时电流较小,音频输出电流大,所以这两根线抗阻不同,不能混插,必须和机箱上的母口一一对应。
​然后,市面上绝大多数的3.5mm延长线都是带麦克风和线控功能的四节接口(即TRRS),由于多了一个环传输麦克风数据,它和三节接口不能通用。
​剩下绝大部分的TRS延长线,也都是音频输出的延长线,前面我们说到音频输出和输入的线也不能混用,也就是这类线只能用于延长“绿色”,对于粉色的麦克风输入线则无计可施,所以自然也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

​上面这些知识虽然依旧浅薄,但是对于我排除不合适的选项,找到自己心仪的延长线,还是够用了~(如图)
又想到妈经常说的话:“你要是能把研究这些玩意的精力拿出一半放在学习上,啥大学不都能随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