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wheel
请稍候。

【蓝弟弟的朋友圈吐槽】推荐一款数码周边——磁吸线

你家里的设备充电接口繁杂不统一吗?
你懒得每次充电都要对准接口插线吗?
你想让充电口不积灰吗?
你想让自己的耳机、鼠标获得和无线充一样一碰即充的体验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是的话
那么我宣布
我目前用过体验最好的数码周边——磁吸线
绝对适合你!

注:目前市面上磁吸线主要有两种形式,线身正常接头磁吸和线身磁吸接头正常,这次介绍的磁吸线属于前者。顺便说一句我觉得后者是智商税

先简单过一遍这根线规格
供电:
PD2.0,20V=5A 100W Max
数据传输:
USB 2.0,480Mbps
接口:
非磁吸端 USB-A转接USB-C
磁吸端 USB-C Micro-USB Lightning三磁吸头可选

线身编制材质,带通电指示灯,做工一般,毕竟不是什么正规牌子,但是宣传的功能基本都实现了(除了说能挂住正在充电的东西,这么一圈磁铁就别指望吸住什么大件了,更何况一般情况下还有向下的加速度)

对于家里有各种小电器的人来说,一根磁吸线可以解决你充电得准备至少两根不同接口的线的问题,赏心悦目不少。大多数设备也不需要多快的充电功率,5V1A足矣,不需要刻意去找6A线或其它什么东西

非磁吸端的隐藏式C口设计算是个亮点,对于没有口的电脑很友好。虽然USB-A和线身的连接处看似弱不禁风,但实际用起来还行,不用力拔估计正常使用不会断

当然,问题也不是没有,下面列举几点:
1.价格。单磁吸头 ¥10,单1.8米线 ¥29,并且磁吸头是消耗品,触点会随时间氧化(尤其是插在手机上的磁吸头,如果有用手指托着磁吸头的习惯,那手汗会加剧氧化),造成安全风险;剧烈撞击也可能会把磁吸头摔开导致接口与主板脱落。因此,想要把所有设备都换成磁吸充电,没个几百块下不来。可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花这个钱去给家里的小电器们置办一套充电装备的

2.泛用性。作为使用频次最高的可充电设备,手机并不适合磁吸头(当然你要是用的顶头18W充电外加USB2.0接口的老手机另当别论),现在的手机大多都需要私有协议才能实现最大功率充电,磁吸线显然不能满足;对于配备USB3.0及以上接口的手机而言,磁吸线的USB2.0也远不能满足高度传输的需求。况且磁吸连接并不稳定,如果是出门在外充电宝用磁吸线连手机,磁吸处很容易会被碰松导致断充

3.小毛病。不建议在铁屑较多的地方使用,你会知道清理那些吸附在磁吸线的凹槽里的铁屑清理起来有多难……触点也可能会脏污,导致充电时磁吸处发烫,不过温度不会高到点着东西,但是隐患也是有就是了,切记及时擦拭触点!

如果你和我一样觉得上面提到的三点都不是个事,那恭喜你,可以去搜索下单这个磁吸线了!最好提前算好自己需要多少磁吸头,线+头套装价格更划算

【蓝弟弟的朋友圈吐槽】1499块闲鱼捡漏的完美机况索尼Xperia 1 III使用报告

到手的时候是Flyme系统,花了几个小时研究刷机,成功刷回原厂系统并root

​骁龙888果然名不虚传,正常使用就有一股暖流“喷涌而出”,参考酷安内容找了最佳能耗比的模块刷入并稍微降低GPU电压,也算是有了一些优化

​对于一个没摸过170g以上手机的人,6.5英寸180g重的带鱼屏手机可不是那么容易适应的,慢慢磨合吧

刷回原厂之后陀螺仪驱动似乎有些问题,Xperia检测程序无法调用陀螺仪传感器,高德地图也无法显示朝向,但是自动旋转屏幕的功能正常,暂不清楚原因,等啥时候心血来潮了再看看

​4K 120Hz 10bit色深OLED屏,除了耗电有点高意外没啥缺点

​额外的两个按键——助理按键和相机按键均无法实现完美重映射,默认功能又有些累赘,估计也得用第三方ROM才可以解决了

虽然被索尼自己吹得天花乱坠,但是后摄的成像质量实在是不敢恭维,尤其是夜景模式严重的涂抹感

10Gbps支持OTG和视频输出的C口,外星科技3.5mm耳机孔一应俱全。我可以不用,你不能没有!

SIM卡不支持热插拔有些遗憾,但是卡槽可以免工具打开,简直是为我这种俩手机一个卡的人量身定做的

​久仰索尼系统大名:莫名其妙杀掉绿色守护后台,无法正常安装的Play商店,时不时出现打不开软件的bug……

​总的来说,如果不折腾的话,大几千买一台Xperia1 III的体验无论从心理还是物理上都不会太好。但是如果是1000多块嘛……我大可以自适应!

【蓝弟弟的文章回访 | 20250207】

本文介绍的 Xperia 1 III 成为了目前为止我在闲鱼买的感觉最亏的东西

【蓝弟弟的朋友圈吐槽】2024,开始新的生活吧

2024,
​英特尔继续打磨刚出不久的酷睿Ultra
​英伟达一上来就端出减量不减价的4090D恶心人
​AMD的Zen5架构稳步推进
微软的Windows 12有望在这一年推出
谷歌的Pixel 9继续用着自己那颗破Tensor
​高通的骁龙8Gen4在自研架构的基础上越走越远
​联发科的天玑9400和3nm工艺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苹果的A18能否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摩尔线程48GB显存的MTT S4000会在几乎被国外垄断的加速卡领域争得一席之地吗

只能说明天未可知……
如果用2077里的塔罗牌来概括一下的话
那我会选这两张:
皇帝(P1)
战车(P2)
2024,既有如皇帝般高高在上,手握权力不思进取
2024,也有人不惧失控的风险,化身战车一往无前

最后,引用庾信《哀江南赋》里的一句话:
“​日穷于纪,岁将复始。逼切危虑,端忧暮齿。”
当然,我不是想渲染悲伤的气氛……
即使年底依然在为各种琐事而烦恼
​但是新的一年已经到来!
那就忘掉过去所有的不快,开始新的生活吧

【蓝弟弟的朋友圈吐槽】无题

为了给耳机买延长线,临睡觉开始补习3.5mm接口的各种知识
​现在终于了解一二:
众所周知,双插头耳机的两根3.5mm线分别是音频输出和麦克风输入,通常用绿色和粉色表示。
但是,二者长的虽然一样(均是三节接口,即TRS),可由于麦克风音频输入时电流较小,音频输出电流大,所以这两根线抗阻不同,不能混插,必须和机箱上的母口一一对应。
​然后,市面上绝大多数的3.5mm延长线都是带麦克风和线控功能的四节接口(即TRRS),由于多了一个环传输麦克风数据,它和三节接口不能通用。
​剩下绝大部分的TRS延长线,也都是音频输出的延长线,前面我们说到音频输出和输入的线也不能混用,也就是这类线只能用于延长“绿色”,对于粉色的麦克风输入线则无计可施,所以自然也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

​上面这些知识虽然依旧浅薄,但是对于我排除不合适的选项,找到自己心仪的延长线,还是够用了~(如图)
又想到妈经常说的话:“你要是能把研究这些玩意的精力拿出一半放在学习上,啥大学不都能随便去了。”

如何重装系统以去除冰点还原

1     重装前:

1.1       定位到“控制面板>网络和Internet>网络连接>以太网属性>IPv4属性“,

1.2       抄录该窗口中所有内容以备后续使用

1.3       一个用于重装系统的PE启动盘

1.4       常用程序的安装包,可以在原系统上
下载好存放到不准备格式化的分区,
例如:

1.4.1    畅言智慧课堂

1.4.2    计算机工具包

1.4.3    腾讯会议

1.4.4    CB点名器

1.4.5    Microsoft Office

1.5       在产品支持页面下载必备驱动并妥当存放,推荐优先下载:
英特尔 PCIe 以太网控制器驱动程序
AMD Radeon R5 430 显卡驱动程序

1.6       其它驱动可在重装后继续安装

2     重装时:

2.1       插上PE启动盘并重新启动电脑,在出现 ”DELL“ 启动LOGO时按下F12键等待进入BIOS

2.2       进入BIOS后

2.2.1    在左侧找到”Boot Sequence”,进入后选中PE启动盘并移动到首位即可。

2.3       保存BIOS设置并重启电脑,若一切正常则能直接进入PE系统,然后可以使用Dism++或WinNTSetup等工具或直接挂载系统镜像并运行setup.exe安装Windows。

3     重装后:

3.1       此时应该已经能进入系统,不出意外的话是没有网络适配器的。这时去到自己下载好的驱动里安装“英特尔 PCIe 以太网控制器驱动程序”,无需重启即可检测到新的以太网连接,但仍然无法访问互联网

3.2       仿照步骤1.1来到IPv4属性页面,将抄录的地址全部正确填写到其中,确定后即可连接到互联网

3.3       也许系统能正确适配显示器分辨率,但仍然建议安装“AMD Radeon R5 430 显卡驱动程序”,以确保最佳兼容性

3.4       现在所有基础工作已经准备完毕,只需安装常用软件即可,不再赘述。

3.5       学校网络在访问Microsoft服务时会有些缓慢,请耐心等待(例如下载Windows更新和UWP软件更新)

【蓝弟弟的朋友圈吐槽】真的不再需要刷机了……吗?

https://mp.weixin.qq.com/s/TiEqG6gHORLwGoCWFpUb9g

硬件和底层系统越来越稳定,功能越来越丰富,看似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可是,软件体验并没有一同提升……
也许刷机已经成为时代弃子,但是仍有一件事不能忽视,一件刷机前必须的准备工作——解锁BL

美其名曰为了安全,
​还不是因为:
​“我们为XX手机内置的服务,他一刷我们不什么都没有了吗?”
不把你留住,怎么让你用我的服务?
不把你留住,怎么让你看我的广告?

​在我看来,真正做安卓手机就一加、真我、谷歌、三星和索尼那么几个,
只有他们提供官方工具让用户解锁BL。
你问我华为是啥?荣耀是啥?其它安卓厂商是啥?
三个字,
智商税。
​BL不让解,Root获取不了,跟买个Windows笔电结果后盖焊死并且C盘不让访问有啥区别?
​换句话说,买个手机自己却不能完全掌控,
​这不是智商税是什么?

【蓝弟弟的朋友圈吐槽】祭MI 8 SE 文

一部手机
两块屏幕
三流的配置
四大安卓版本
五年使用时光

和 小米 8 SE 的美好记忆
开始于社会实践
开始于河南研学中的失手坠落
也终结于社会实践
终结于春游前一天的失手坠落

仔细想来
也怪我
为了手感和轻薄
先后去掉了贴膜和手机壳
最终自食其果

初中已过三年
高中还剩一载
既然无法陪伴我走完余下的中学时光
那就请你熄灭屏幕好好休息
做一个优雅的绅士
静静躺在抽屉的角落吧

……

或者
当一个音频播放器
继续发光发热?

【蓝弟弟的朋友圈吐槽】张小龙没有🐴

开头先送上亲切的问候:张小龙没有🐴

微信 for Windows 在短暂撤下3.9版本更新后又重新推送,现在 Windows 微信最新版本为「3.9.0.28」,在没有什么改善的前提下引入了一个恶心的特性:文件只读。

简单来说,现在微信在下载文件到本地后,会自动把文件权限设置为只读。套用个实际情况来说就是别人发了一个Word文档,你直接双击微信里的那条消息打开后的文档是无法编辑的,必须手动定位到文件然后在属性里取消只读权限。
对于那些习惯把接收到的文件直接拖到桌面再打开的人,这项改动似乎没什么很大的影响,但是像我一样更偏向于直接双击打开的人,就会体会到它的恶心之处。微信做这项改动意味着如果嫌麻烦不想每次都手动改文件,就得也采用拖到桌面再打开的方式,让一个文件保存两份,浪费硬盘空间。

想要解决,思路也很简单,只需要监控微信保存文件的目录,每当微信下载一个文件到本地(即创建新文件)时,将该文件的只读权限去掉就好了。
幸运的是,微软已经为我们写好了大体框架,在微软.NET文档的「FileSystemWatcher类」中提供了完整的文件监控示例,只需要稍作删改即可实现如上想法。
如果想用现成的,我也提供了自己修改后的代码:「https://www.aliyundrive.com/s/Ypkp5ouRPzy」,只需要将自己微信保存文件的路径替换到第10行中就可以,注意需要 C# 开发环境和 .NET 6.0。

P3、P4为运行效果图

那么,还有什么更简单的解决方案呢?
……
当然是不用3.9版本的微信啦!